伊莉討論區

標題: 漢末三國人物姓字規律 [打印本頁]

作者: hsw1976    時間: 2016-8-10 01:59 PM     標題: 漢末三國人物姓字規律

本帖最後由 hsw1976 於 2016-8-10 02:03 PM 編輯

伯(孟)仲叔季這種形式的取名或取字法
在上古歷史人物中,應該可以說是很常見了
而這樣的模式,似乎也延續了很久
往上略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直到東漢三國年間

當然,兩漢之間的情況
小的尚未詳細去瞭解
只大概知道很多人物的字
都有上述形式的影子


例如班氏,班彪字叔皮,班固字孟堅,班超字仲升。

不過因為目前能接觸到的資料
對於當代有這類跡象的家族成員
都沒有太多的記載,所以就不多舉例了


所幸到了本文主題指涉的年代
資料就稍微豐富了點


廢話不多說,先來看同輩排行的具體案例
以及由此所衍生的變化


一、兄弟排行

  1. 江東之主

   1.1 孫羌字聖臺,孫堅字文臺,孫靜字幼臺。
   1.2 孫策字伯符,孫權字仲謀,孫翊字叔弼,孫匡字季佐。
   1.3 孫瑜字仲異,孫皎字叔朗,孫奐字季明。

  2. 馬氏五常:馬○字伯仲叔常,馬良字季常,馬謖幼常。

  3. 達叔戰隊:

   3.1 司馬朗字伯達。
   3.2 司馬懿字仲達。
   3.3 司馬孚字叔達。
   3.4 司馬馗字季達。
   3.5 司馬恂字顯達。
   3.6 司馬進字惠達。
   3.7 司馬通字雅達。
   3.8 司馬敏字幼達。



從上面這些案例不難發現,多了代表老ㄧㄠ的用字「幼」
另一方面,代表老大的用字,也不再遵循傳統。
除了孫羌的「聖」之外
往後還可以看到用「元」、「長」等字來代表老大。


接著來看另一組比較特殊的,根據現有的三國志夏侯淵傳,整理結果如下:

    4. 權哥七人組

   4.1 夏侯衡,字可能是伯權或孟權(推論)
   4.2 夏侯霸,字仲權。
   4.3 夏侯稱,字叔權。
   4.4 夏侯威,字季權。
   4.5 夏侯惠,字稚權。
   4.6 夏侯和,字義權。
   4.7 夏侯榮,字幼權。


為什麼說這七位特殊?
細心的朋友應該發現了,除了「幼」之外,還多了一個「稚」


得之矣!得之矣!原來這就是幼稚的由來啊!(亂入)


另外好像還有這樣的情況:


  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惠、夏侯和
  這四兄弟是一個脈絡,且「伯仲叔季」佔掉二位

  夏侯衡、夏侯稱、夏侯榮
  這三兄弟是另一個脈絡,「伯仲叔季」也「可能」佔了兩個



而夏侯榮字「幼常」
若要照取字規則來看,他應該是最小或次小(還有一個稚權,幼稚兩個看誰想當老ㄧㄠ)
但傳記裡說他是「第五子」
所以若是按這排行序列把他放在夏侯惠的位置
那他字「幼常」就顯得有點怪

又,傳記裡提到「賜霸四弟」,不知何意?
按字面來看,有兩種情況:


1. 賜給夏侯霸四個弟弟?
2. 賜一個弟弟給夏侯霸當四弟?


若對照傳記的前後文來看
第一種的可能性好像比較高(前面提到的第一個脈絡)
但若是再按這脈絡來看,總共也才三個弟弟
第四個哪去了?




OK,這些是取字跟排行有關的情況
但事實上,在同一年代裡
這些古人的命名取字也開始有另一種方向
就暫且將之稱為後世「輩序字」的源頭吧
輩序字的出現,小的認為是很奇妙的


因為它不但代表了家族成員之間的血脈傳承關係
發展到後來甚至闊及到非血緣的社會組織團體

話不多說,直接看案例


二、輩序雛形

  1. 曹操、孫權、孫靜、夏侯惇諸子、達叔諸子,表字皆為「子○」
  2. 司馬望諸子,「孔○」
  3. 司馬泰諸子,「元○」
  4. 司馬炎諸子,「○度」
  5. 司馬攸諸子,「景○」
  6. 司馬亮諸子,「延○」
  7. 司馬伷諸子,「思○」
  8. 司馬駿諸子,「○舒」
  9. 司馬睿諸子,「道○」
  10. 荀緄諸子,「○若」
  11. 荀彧諸子,「○倩」
  12. 袁紹諸子,「顯○」

需要說明的是
這部份所舉的例子,不能直接當做「○字輩」來解讀
因為真正的字輩(又稱輩序字),具有下列特性:

1. 有一固定且明顯的規律

  即至少是一句成語,或四言詩,或五言、七言詩等形式,明確指出每個輩份的用字。

  例:祖德流芳;明朝皇室與清朝皇室。

2. 可以從輩序詩中看出家族的根本精神,以及先祖對後世子孫的期望。


3. 透過輩序,也可瞭解家族成員之間的血脈傳承關係

而上文所舉的十二個案例,並不具備這兩個特性
最多只是比較有系統,或者說有一點規則而已
而這個規則和系統,也很容易往「輩序機制」發展
因此特地將標題定為「輩序雛形」




作者: gp02mk2    時間: 2016-8-10 07:10 PM

其實也可以參考孫權子女的名子
孫權給子女取名有點對立相反性的

例如
孫登 孫慮
孫和 孫霸
孫奮 孫休
孫魯班 育姐妹
這姐妹倆字號一個大虎 小虎呢xdd
作者: debuci    時間: 2016-8-11 03:33 AM

整理起來蠻有趣的
不過也很容易搞混啊

謝謝分享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8-11 09:55 AM

本帖最後由 gnidnic 於 2016-8-11 09:58 AM 編輯

幫樓主再補一個例子
蜀漢名士王化一家
王化(字伯遠)
王振(字仲遠)
王岱(字季遠)
王崇(字幼遠)

但也是有例外,如杜軫
杜烈(字仲武)
杜良(字幼倫)
可惜其兄杜軫字超宗
作者: sbfbrbbr    時間: 2016-8-11 12:18 PM

通常名、字之間是有關係的,或同義、或反義,其實我覺得一直很困擾的是呂布到底為什麼字奉先啊,完全沒有關係阿

賜霸四弟,爵皆關內侯 這兩句要一起讀阿

是賜關內侯的爵位給霸的四弟(不知是四個弟弟還是第四個弟弟)
爵是直接賓語 霸四弟是間接賓語

作者: hsw1976    時間: 2016-8-11 01:32 PM

sbfbrbbr 發表於 2016-8-11 12:18 PM
通常名、字之間是有關係的,或同義、或反義,其實我覺得一直很困擾的是呂布到底為什麼字奉先啊,完全沒有關 ...
賜霸四弟,爵皆關內侯

既然  sbfbrbbr 板友沒有針對「四弟」做進一步解讀
那小的只好再獻獻醜啦

蒙 sbfbrbbr 板友的提醒:連起來讀。

當時找查這篇資料的時候還真沒特別留意這個細節

若按後句「爵皆官內侯」來看
很顯然的,至要少有兩個人才需要用「皆」來統括

這種句式
我們在生活中也很常用,例如考試的時候:以上皆是,以上皆非。

所以,既然是「皆關內侯」
翻成白話就是「都是關內侯」

那麼「賜霸四弟,爵皆關內侯」以上述前提,至少可以解讀出有「四位弟弟」
有至少兩位弟弟,才需要「皆」、「都是」



若再進一步解讀
上句「賜」,似乎可以和下句的「爵」
兩句話的言下之意就是

夏侯霸的四個弟弟都受賜關內侯這個爵位

所以還是又回到最後一個問題

第四個弟弟哪去了?沒什麼事跡嗎?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8-11 01:33 PM

本帖最後由 gnidnic 於 2016-8-11 05:57 PM 編輯

也有完全不照長幼順序排列,雖然後面應該都一樣
如李密(李虔)六子
長子李賜(字宗碩)
少子李興(字雋碩)
幼子姓李,名不詳,盛碩照這種排法應該為其字

應該也是屬於輩序雛形
作者: hsw1976    時間: 2016-8-11 02:07 PM

sbfbrbbr 發表於 2016-8-11 12:18 PM
通常名、字之間是有關係的,或同義、或反義,其實我覺得一直很困擾的是呂布到底為什麼字奉先啊,完全沒有關 ...
其實我覺得一直很困擾的是呂布到底為什麼字奉先啊


有個不可靠消息指出,呂布之所以被取名為「布」,跟他的出生經歷有關。

又,另一個對呂布名與字的解讀:

名「布」,即「布武天下」,喻足跡踏遍每一寸國土。
字「奉先」,即「奉承天命,先朝靖難」,喻討平叛賊,復興漢室。
作者: gnidnic    時間: 2016-8-11 04:04 PM

hsw1976 李密不是字令伯嗎?
我講的是李密六個兒子,號稱六龍(參華陽國志)

作者: sbfbrbbr    時間: 2016-8-11 05:39 PM

hsw1976 發表於 2016-8-11 01:32 PM
既然  sbfbrbbr 板友沒有針對「四弟」做進一步解讀
那小的只好再獻獻醜啦

未必真的是四個弟弟,這又要回到前幾句看:

長子衡,尚太祖弟海陽哀侯女,恩寵特隆。衡襲爵,轉封安寧亭侯。黃初中,賜中子霸,太和中,賜霸四弟,爵皆關內侯。

前面不是提到賜中子霸嗎,可是沒說賜什麼,可見爵皆關內侯的「皆」也有可能指霸和四弟,不一定真的要有四個弟弟。


作者: a7748xxx    時間: 2016-8-11 08:13 PM

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惠、夏侯和

夏侯衡、夏侯稱、夏侯榮

其中稱+榮死得早  因此到了太和年間夏侯淵也只剩<衡霸威惠和>五兄弟
應該再蹦不出一個弟弟了
至於問說「賜霸四弟」
應該就是賜夏侯霸管他叫四弟的那個人

話說楷書的創始者的兒子字很好玩
鍾毓  字稚叔
鍾會  字士季
小叔叔???

作者: sbfbrbbr    時間: 2016-8-12 09:44 AM

今天才有時間好好讀一下這段文字
再談一談賜霸四弟的問題
賜霸四弟發生在太和中,當時夏侯榮已經死了(死於西元219年)。所以那時夏侯霸的確只剩下四個弟弟,所以史書不必寫是哪四個弟弟。這樣這個公案也就解決了。
而三國志說中子霸,並不是排行中間的子,而是仲子的意思。

另外夏侯榮應當是第五子,先幼後稚很合理。最後為什麼會是義呢?因為取字的時候還沒想到後面還會生一個嘛,以前又沒有家庭計劃的概念,所以就先把幼稚用掉了,沒有比幼稚還要小的,就取義了。
作者: chweng    時間: 2016-9-3 11:22 AM

通常是看長幼, 族譜. 不只是只有三國時代, 只是有演義及傳可查閱.
作者: kenny.hung    時間: 2016-9-3 04:15 PM

這些取名習慣到現代還有耶,
只是看流不流行而已,
也有算命取名的,
很多種不同的方式,
重點是高興就好。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web.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