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中國成功出售8艘常規動力潛艇
頁: [1] 2 3 4 5 6 7 8 9

jjjsub21 發表於 2015-10-14 04:10 PM

中國成功出售8艘常規動力潛艇

本帖最後由 jjjsub21 於 2015-10-14 04:12 PM 編輯



photos by Janes

巴基斯坦國防生產部長侯賽因已向媒體公開宣佈購買8艘中國製常規動力潛艇 2015年10月13日 稿件來源:香港中國通訊社

  香港中通社10月13日電 巴基斯坦國防生產部長侯賽因日前表示,中國向巴基斯坦出售8艘常規動力潛艇的協議已經敲定。分析指,這不但能改變巴基斯坦的海上力量,而且對於中國軍火的出口來說,也具有標桿意義。
  鳳凰衛視13日報道,中巴簽署的這份軍售協定總價值高達40至50億美元,潛艇建造將在中國和巴基斯坦同時進行,其中4艘將在卡拉奇建造。巴國防生產部長侯賽因表示,中國還將向巴基斯坦轉讓潛艇建造技術。為此,巴基斯坦軍方將在卡拉奇建造一個潛艇訓練中心。
  巴基斯坦國防分析家蘇丹·哈里說:“早些時候中國就已經向巴基斯坦提供了飛機,緊接著中國又向我們提供了直升機。與此同時還向我們提供了許多相關技術,梟龍戰機就是一個實例。”
  盡管巴方並未透露出售潛艇的具體型號,但媒體紛紛推測,其或為S-20型元級常規動力潛艇。巴媒報道稱,中國為巴基斯坦建造潛艇將加強巴基斯坦的潛艇實力。
  目前,巴基斯坦海軍共有8艘潛艇,其中3艘“阿古斯塔90-B”法式潛艇和兩艘“阿古斯塔70-B”潛艇是主要作戰核心。但這些潛艇大都面臨全面檢修或老化等問題。巴前海軍總參謀長艾哈邁德指出,中國的潛艇軍售,旨在讓巴基斯坦獲得核心技術和國防實力。
  分析指,鑒於印巴兩國緊張的雙邊關係,印度重點發展海軍的舉動讓巴基斯坦非常緊張。如何縮小或改善對印度海軍的劣勢,成為巴基斯坦軍方一個優先解決的問題。巴基斯坦通過中國的幫助發展潛艇,有助於其打破印度海軍對巴海岸的封鎖,同時也將對印度航母構成嚴重威脅。(完)【編輯:王勇】 公子曰: 2011年,巴基斯坦政府透露,海軍已開始與中國討論購買6艘潛艇,與隨後增致8艘。對於所購買型號, 雙方一直沉默低調, 即使昨天巴方公佈消息仍未有提及。巴方官員只肯表示在商討過程中提及「元級」。
據珍氏( Janes ) 資料, 巴所購買為S-20 (  可說是元級041外貿版 , 注意元級一直有不同改動/改進 ) ; 該041型為柴電攻擊潛艇(SSK),可能/可以裝上斯特林不依賴空氣推進裝置AIP (Stirling air independent propulsion); 武器裝備有鷹擊-2(YJ-82)反艦導彈和「魚4」(SAET-50)被動尋的和「魚3」(SET-65E)主動/被動尋的魚雷。

自2004年以來041型潛艇被認為最少已有12艘在役。
2013年5月,美國國防部在給國會的, 針對中國軍事的年度報告中預計, 最終041型可能產量到20艘。出口版本為S20,排水量約2300噸。

S-20:結構:雙層船殼長度:66米水面排水量:1850噸水下排水量:2300噸最大速度:18節巡航速度:16節範圍:8000海裡@16節續航60天船員:38人最大潛深:300米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匪兵乙 發表於 2015-10-14 05:26 PM

不錯啊,既可以賺錢,又可以試驗技术

geniusada 發表於 2015-10-14 05:30 PM

人家已經再賣潛艇了 我們才在計畫要做
唉  潛艦國造不知搞不搞得出來?

s17235 發表於 2015-10-15 07:21 AM

賣給盟友
人情和金錢一舉兩得
反看台灣....唉~不想說了

ginobili66728 發表於 2015-10-15 08:08 AM

台灣想買八艘還買不到....
雖然一堆廠商躍躍欲試但是根本沒有政府敢准許出口.....<br><br><br><br><br><div></div>

manchuhou 發表於 2015-10-15 09:36 AM

印度在空軍和陸軍方面沒有太多優勢,唯獨在海軍方面比巴國強上許多,巴國想要改變這種局勢就只能是潛艦,歐洲的潛艦,以買不起幾艘,而且維護費用高昂,俄國又要估計印度的面子也不會出售,就只剩下中國這一條路可走了。

ykkidog 發表於 2015-10-15 11:06 AM

台灣軍事武力真的還蠻弱的
連自製武器都有一些問題
更別說靠武器賺錢了.....

smartpan2007 發表於 2015-10-15 11:29 AM

台灣潛水艇並不是我們說要建造就可建造,跟技術方面問題無關,主要是因為老美的關係,我們的戰略性武器,都須受美國監督與管控,我國先進的武器設備也需受制美國的認可才可發展與使用,例如愛國者飛彈2自美國買來,但要試射或演習,都需與美方討論及規劃使用,不是我方單方面可自己決定,所以研發新型武器也是非常重要,關鍵零主件有些需自美國進口,研發技術對我們的工業基礎而言並非是難事,日本也是如此。有技術但不能自己想製造就能製造。...<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fcmnk2w 發表於 2015-10-15 12:22 PM

smartpan2007 發表於 2015-10-15 11:29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台灣潛水艇並不是我們說要建造就可建造,跟技術方面問題無關,主要是因為老美的關係,我們的戰略性武器,都 ...

研發技術對我們的工業基礎而言並非是難事
就潛艇來水吧,發動機會做了? 聲納會做了? 魚雷會做了? 潛望鏡會做了? 甚至連最基本的鋼材都有問題。再以高性能噴氣飛機來講,有些承力框架,起落架要巨型水壓機進行鍛造加工,世界上就中美俄法那几家有,台灣連大點的水壓機都沒有怎麼做? 連框架都做不出來,這叫工業基礎而言並非是難事? {:31:}...<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CWZ 發表於 2015-10-15 12:52 PM

ykkidog 發表於 2015-10-15 11:06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台灣軍事武力真的還蠻弱的
連自製武器都有一些問題
更別說靠武器賺錢了..... ...

台灣軍力可排到世界前 20 名
台灣能自製堪用的步槍及子彈
台灣能賣自製步槍及子彈賺錢的啦
當版主有錢可領嗎?<br><br><br><br><br><div></div>

fcmnk2w 發表於 2015-10-15 12:56 PM

有些人大概對工業基礎缺乏基本概念,動不動就問為什麼台灣不行? 也不就吹牛台灣也行。
轉一篇文章,給有點頭腦,願意學點東西而不是動不動亂噴的台灣網友看看當年大陸是怎麼建立航空工業的材料基礎的,這還僅僅是軍事工業想關的的一個方面:

前几天看大國工匠,有一集是《為導彈鑄造衣服的人,中國航天科工首席技師——毛腊生》,這個節目我很有印象,是因為講的就是遵義061,毛腊生是土生土長遵義人,一口老遵義話,而他做的就是為HQ12鑄造發動機機体(可能這是中國媒体第一次解密導彈發動機機体外形),他鑄造用的材料,就是一種高强度鋼。

說道中國材料工業,就不得不提中國航空工業,因為中國材料工業的皇冠和明珠,都在他們手里。我國的航空材料技术、工藝和生產裝備水平,是我國材料工業離世界水平最近的。

航空材料指用于制造飛機的材料。一般特指機体材料和發動機材料,電子信息材料一般不直接算作航空材料。

飛機機体材料和發動機材料技术要求高,例如要求輕質、高强、高韌、耐高溫、耐低溫、抗氧化、耐腐蝕、高可靠性、高耐久性與長壽命等。而且類型多,例如我國批量生產的殲6飛機就需要12319項原材料,直5則需要9019項原材料,這些材料生產廠家超過800家,涉及工人和技术人員超過100万。所以可能毛主席決定獨立自主建立自己航空工業体系時,根本沒想到這是一個巨大的產業系統,几乎涵蓋全部工業体系,而且是在中國剛剛結束內戰的廢墟上建立,而且居然只用20年,就就基本建立了中國自己的航空工業制造体系和原材物料生產体系(我國航空材料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至70年代末就完成体系建設)。這是證明中國人搞大工業体系能力的一個体現,對比一下當年工業基礎比中國好得多的印度,他們現在是什麼水平?30年研發一架LCA飛機,作戰半徑只有500公里,載彈量3/4噸。

一、建立完善的研究和制造体系

中國航空材料從仿制開始起步。

50年代,中國航空工業起步階段,可以說是蘇聯老大哥手把手教的,所以當時所有航空材料也都依賴蘇聯進口。

不過具有戰略遠見的TG領導人,一開始就知道指望誰都不如指望自己,所以1952年4月,中央財經委副主任李富春就受毛主席委托,開始組織建立航空工業獨立自主生產体系,多次召集會議專門研究航空工業自行制造所需解決的問題,陳云當時明確指出:“走向飛機制造最困難的是技术人員和原材料問題。如果原材料不能立足國內,那才是最大的困難。”

所以在中蘇蜜月期,中國就建立了獨立自主的航空材料生產基地和研究機構。例如周恩來1952年8月去蘇聯談判156項時,就把航空材料研究所的建設列入蘇聯援建重點156項之一,后來經過蘇聯援助,航空材料研究所在1956年完成建設,這是我們現在能夠獨立生產飛機和渦扇發動機的種子。(所以說兔子不腹黑,真沒人信)。

第一個五年計划中,李富春就組織了全國冶金、化工、機械、紡織、輕工等部門中一批設備和技术力量好的企業承擔航空材料的試制生產。陳云干脆直接擔任項目經理,率領冶金工業部部長王鶴壽到撫順、沈陽等地現場研究解決高溫合金的試制問題,並決定改造一批老廠:

撫順鋼廠為噴氣發動機高溫合金材料生產基地;

沈陽橡膠四、五廠為航空密封件材料生產基地;

沈陽橡膠三廠為飛機輪胎生產基地;

錦西化工廠為航空有機玻璃生產基地;

天津油漆廠為航空油漆生產基地;

上海化纖廠為航空傘用特紡材料的生產基地等等。

同時興建一批以承制航空材料為主要任務的大型企業:

哈爾濱鋁合金加工廠負責飛機合金鋁生產;

鞍鋼第二冷拔無縫鋼管廠負責飛機高壓管道材料生產;

上海鋼鐵三廠、上海鋼鐵五廠、長城鋼廠和大連鋼廠負責飛機需要特鋼和超强度鋼生產(例如飛機大梁,起落架都需要高强度鋼);

東北鋁加工廠和西南鋁加工廠(負責生產飛機用鋁型材);

一坪化工廠和晨光化工廠(各種潤滑油料)‘

德陽二重(負責飛機鑄件,例如噴氣發動機各種鑄件,起落架和大梁鑄件等)等等。

同時還建立了設計航空各專業的成体系的高等院校,如北京航空學院、西北工業大學、北京鋼鐵學院、東北工學院、南京航空學院、上海交通大學等,例如在北京鋼鐵學院和東北工學院成立了高溫合金和精密合金等專業。

哈爾濱鋁合金加工廠經過近一年的努力,試制成功了近20個牌號的板材、棒材、型材、管材和絲材,滿足了航空工業使用的90%變型鋁合金。

鞍鋼第二冷拔鋼管廠投產后,航空工業所需管材的93%得到了解決。當時,我國成批生產的初教5飛機、Μ11ΦΡ發動機和殲5飛機、渦噴5發動機所需原材料的自給率分別達到98%、96%、81%和78%。

等等。

同時,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由以為鋼鐵服務為主,1957年轉向新材料、新技术研究與開發;北京鋼鐵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主要從事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與開發。上海鋼鐵研究所、錦西化工研究院、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橡膠研究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等單位也都開展了有關航空材料研究與開發工作。

1960年,蘇聯撕毀協議,中斷航空材料的供應,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組織全國力量,全面解決航空材料的供應問題。薄一波副總理親自披掛上陣,以104號專案任務,下達鞍山鋼鐵公司、撫順鋼廠等全國10大鋼廠共同完成高溫合金的試制生產任務。為解決殲6飛機所需關鍵材料,1961年又下達了105號專案任務。

為了完成高溫合金研制任務,冶金部鋼鐵司司長劉伯樂、航空工業局副局長方致遠、鋼鐵研究院副院長吳峰橋、航空材料研究所所長魏祖冶等組成試制協調小組,組織鋼鐵研究院、航空材料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撫順鋼廠和沈陽發動機廠打群架,協同攻關。經4年多的不懈努力,終于掌握了高溫合金的冶煉、軋制、模鍛等工藝,取得了成功。至1965年,我國航空工業所需的高溫合金滿足了需求。

接著,為了批量生產高溫合金,冶金部在撫順鋼廠、齊齊哈爾鋼廠、大冶鋼廠和上海鋼鐵五廠、重慶102廠建立了真空冶煉爐和電渣冶煉爐。為了解決高溫合金原料問題,建設了甘肅鎳礦,改造了上海冶煉廠來完成金屬鎳的提純。而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著名機械工程專家沈鴻親自擔任高溫合金冷軋機制造的項目經理。

隨后,國家在馬鞍山、德陽、重慶建立了大型鍛壓和軋制加工基地,解決了航空大型鍛件和鋁加工問題;在西南建立了長城鋼廠作為特殊鋼的生產基地。化工部在航空材料研究所配合下,研制成功了多種航空非金屬材料,如密封材料系列、橡膠材料、飛機座艙玻璃(定向拉伸有機玻璃)等。與此同時,石化科學院在侯祥麟院長主持下,利用國產原油成功地試制出各種航空用油品。

到1965年,批量生產的殲6飛機所需的12319項原材料和直5所需的9019項原材料,全部由我國756家廠、所提供。我國自行設計的高空高速殲擊機殲8所用整体壁板、耐高溫透明材料、氟塑料高壓軟管、金屬軟管等關鍵材料也都是靠自力更生,全國各單位大力協同解決的。

二、建立自己的高溫合金材料体系

航空材料最重要的是飛機發動機材料,其中高溫合金是技术、工藝難度最大的。下面重點介紹這一部分。這也是師昌緒先生貢獻最大的一部分。

航空發動機的要害是提高推重比和降低油耗,因此高溫材料是決定性因素。在一台先進發動機上,高溫合金和鈦合金分別占發動機總重的55%-65%和25%-40%,所以研發高溫合金及鈦合金對提高發動機性能來說至為重要,其中渦輪葉片及渦輪盤材料更為關鍵,因受力復雜且處于高溫高速高壓的狀態中,工作時間又長。

1956年6月,冶金部劉彬副部長、鋼鐵局李振南副局長擔任項目正負經理,蘇聯冶金專家朱也夫為專家組顧問,由撫順鋼廠、鞍山鋼鐵公司、鋼鐵工業試驗所(鋼鐵研究院前身)、沈陽發動機廠和航空材料研究所共同執行,成功生產出我國第一個高溫合金GH30,經鞍鋼冷軋出板材,在沈陽發動機廠制成火焰筒,1957年在渦噴5發動機上通過了長期試車。1962年,航空材料研究所吳世德和鋼鐵研究院傅宏鎮領導下,在吳峰橋、榮科、師昌緒、顏鳴皋、吳世澤等專家指導下,經過頑强努力,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批量生產工藝技术關鍵瓶頸,高溫合金GH30正式批量生產,我國開始掌握高溫合金生產工藝,為以后研制更高級的高溫合金積累了經驗。

建國初期,冶煉高溫合金的鎳、鉻奇缺,又受到國際嚴密封鎖。所以1957年師昌緒提出我國應開展以鐵基代鎳基高溫合金及稀土金屬在高溫合金中的作用兩個研究課題,並分析了蘇聯人提供的ЭИ437Б(GH33),這是當時蘇聯用量最大的鎳基高溫合金,提出基于鐵基的高溫合金新配方,大幅減少鎳用量,與撫順鋼廠合作設計出808合金(GH135),並軋成棒材,模鍛出渦輪葉片,但在試車過程中發生了共振而告失敗。這是師昌緒先生回國后的第一個高溫合金產品,盡管失敗,但是為后來他領導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溫合金体系奠定了基礎(808合金后來用于生產渦輪盤,代替ЭИ481(GH36))。

隨后,北京鋼研院和上海鋼研所分別開發出可代ЭИ617作為渦輪葉片的紅星13(GH130)及JF43(GH302),雖然都通過了長期試車,但在性能指標上仍然不能完全代替ЭИ617作為葉片用于發動機,只能廣泛用做增壓器等部件材料。

1962年,為解決GH135的冶煉、鑄錠(點偏)、加熱(炸裂)、鍛造(溫度區間太窄)大量技术難題;特別在切削和拉削過程中,不但要選用與加工鎳基合金不同的刀具,而且還要探索合適的加工參數,師昌緒先生領導中科院金屬所的課題組,在撫順鋼廠和沈陽發動機廠配合下,徹底解決這些問題,使GH135盤坯完全符合質量要求,1966--1973年用于不同型號的發動機上千台,並有300台出口國外。

1973年以后,我國甘肅鎳礦開發成功,我國不再缺鎳,GH135為性能更好的鎳基合金GH33A所代替。

GH140(GR2)是航空材料研究所于1958年開始研究的我國第一個板材鐵基高溫合金。它是以ЭИ703合金為基礎,利用我國富有的鎢、鉬、鋁、鈦元素對合金進行綜合强化,經過多項試驗研究,突破冶煉和變形兩個難關,與撫順鋼廠、鞍山鋼鐵公司、沈陽發動機廠合作,制成渦噴6發動機火焰筒, 1966年生產定型,並逐步擴大在10多種發動機和飛機上使用,材料品種有薄板、中板、棒材、熱軋管、冷拔管、絲材、環形件、鍛件等。目前几乎所有特鋼廠都能生產這種合金,成為我國航空工業使用最廣,生產量最大的高溫合金牌號之一。截止到1977年,各鋼廠累計生產7,000余噸,節鎳3,000多噸。

在節鎳指導思想下,國內開發出多種節鎳鉻不鏽鋼、耐熱鋼和低合金高强度鋼。航空材料研究所與西北工業大學合作開發出無鎳的18CrMn2SiMoBA(GC11)低合金高强度鋼作為飛機承力框架結構材料,在沈陽發動機廠、南昌飛機廠等單位推廣,歷時35載,解決了多項技术關鍵。

引進英國羅羅公司斯貝發動機后,北京鋼鐵學院仿制出出美國常用的兩個渦輪盤牌號A286(GH132)及V57(GH136),又組織全國力量試制了Incoloy901(GH109)。

師昌緒先生在國內最早開發了用于工業燃氣輪機的耐熱腐蝕高溫合金K38(IN738),后又進行了改進成為K38G,為了滿足斯貝發動機用于艦艇的要求,與西安發動機廠合作開發出用作渦輪葉片的DZ38G及DD8合金。

中國是繼英、美、前蘇聯之后第四個建立完整高溫合金工業体系的國家。

首先是合金類型齊全。因為我國每引進一種發動機就要仿制一批高溫合金,所以我國高溫合金牌號的數目在國際上都居前列。目前我國鐵基變形高溫合金有14個牌號;鎳基變形高溫合金有30個牌號;鈷基變形高溫合金有3個牌號;等軸晶鑄造高溫合金有26個牌號;定向凝固高溫合金有9個牌號;單晶高溫合金有5個牌號;金屬間化合物基鑄造高溫合金有2個牌號。我國開發了30多種鐵基高溫合金,其中18種為獨創。GH135(808)作為棒、盤材料起到開路先鋒作用,而GH140(GR2)作為板材在我國開發的所有鐵基高溫合金中最富成效。

其次是我國强調了資源立足國內,所以我國變形高溫合金特點是鐵基變形高溫合金在變形高溫合金中占30%。用作燃燒室的鐵基變形高溫合金(GH140)最高使用溫度可達900--950℃;用作渦輪盤的可使用的最高溫度為750℃(GH761)。

其三是中國高溫合金生產工藝特殊,例如中國是最早采用電渣重熔工藝,並發展為真空電渣重熔工藝,不但可以減少夾雜物,也可降低氣体含量;再例如由于當年我國壓力機能力不足,師昌緒先生早在1958年就采用包套擠壓工藝使難變形合金錠變為棒材,這一工藝后來發展為包套軋制,包套鍛造。不但用于軋制棒材,而且用于生產餅材或盤材,解決了的問題。

除了生產航空發動機,我們也用同樣工藝技术和材料開始生產大型燃氣輪機,目前我國專用于工業燃氣輪機葉片鑄造高溫合金有3項(K213,K4537,K491),此外用于航空渦輪盤的高溫合金GH132也用于制造大型燃氣輪機渦輪盤。

三、建立自己的鈦合金研發和生產体系

鈦是重要的航空航天材料,我國資源豐富。1956年《中國12年科技規划》就將鈦的研究與開發列入了項目。

冶金部在1956年就開始建立海綿鈦及鈦的生產基地(撫順301廠、蘇家屯有色加工廠,海綿鈦生產廠后來又有亞洲最大的遵義906廠)。

航空材料研究所建所之初就組建了以顏鳴皋為首的鈦合金研究室,于1958年煉出了第一個用于研究用的鈦合金錠。與此同時,冶金部有色金屬研究院、上海鋼研所及中科院上海冶金所等單位也都開展了鈦合金的研究工作。

1965年航材所與有關科研院所、鋼廠及航空發動機廠研制成功鈦合金中用量最大的TC4(Ti-6Al-4V),用于渦噴6發動機壓氣機盤及葉片。

1979年航空材料研究所與上海鋼鐵五廠、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在原蘇聯BT9的基礎上開發出了鈦合金的最高工作溫度(長期)為550℃(TA22,又稱Ti55),打破國際不加稀土的慣例,而加入釹形成强化相。這種高溫鈦合金,采用了先進的鑄錠工藝,解決了偏析問題,采用高低溫交替鍛造工藝,解決了大鍛件組織不均勻的難題,綜合性能超過國外同類產品水平。作為盤件材料用于多種型號發動機。

然后又成功研制出用于600℃的Ti-60和阻燃鈦合金。中國也在鈦鋁中間化合物研制上做出了具有國際水平的工作,並在航天領域得到應用。

從1986年開始的第七個五年計划,我國對鈦合金研究的投入顯著增加,目前已經研究成功了飛機所需的各種類型的鈦合金。

四、中國特色的以鑄代鍛工藝路線

1959年左右, TG決策層已經預見到中蘇關系破裂不可避免,開始准備完全獨立自主,要求航空工業体系准備走自己的路子,不能再依靠蘇聯。為此,航空材料組織領導部門提出完全依賴自己工藝能力,突破生產瓶頸的任務。

結合中國當時缺鎳少鉻現實,航空材料研究所榮科副所長提出了航空發動機葉片和輪盤“以鑄代鍛”的具有顛覆性和前瞻性的戰略方針,為此奠定了中國航空工業自己獨有的生產工藝体系。真的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榮科先生利用我國已經仿制成功並定已定型的鑄造鐵基高溫合金(K11、K14)及鑄造鎳基高溫合金(K1、K3),采用精密鑄造工藝,制成形狀復雜的導向葉片和渦輪葉片,用于渦噴發動機。

而且榮科先生組織、指導和計划各航空發動機廠建立了精鑄車間,發展完善了中國特有航空發動機精鑄工藝,為我國鑄造合金的應用創造了條件。

其實早在1958年大躍進期間,中國的東風113航空發動機方案提出以后,下達生產研制任務到各單位。根據任務,鋼研院研制成功511合金,中科院金屬所研制成功539合金,都比當時蘇聯最高牌號ЭИ929有更高的高溫性能。但這些渦輪葉片材料變形十分困難,當時師昌緒先生提出利用蘇家屯有色金屬加工廠1200噸擠壓機擠成棒材,並提出包套擠壓工藝,雖然得出了棒材,但是畢竟設備噸位太小,難以滿足要求。于是中科院金屬所便利用1957年從瑞士進口的5kg真空感應爐開展精密鑄造高溫合金的研究,最后確定了一個不含鈷而性能與當時國際水平相當的916合金,盡管從高溫强度或塑性來看都不亞于正在開發的變形合金,但是當時工廠不具備生產條件,只好作罷,這應該算是我國第一個鑄造渦輪葉片用鎳基高溫合金,合金雖然沒有得到應用,但推動了我國真空冶煉和真空精鑄工藝和真空感應爐的發展。

1960年,榮科調入航空研究院總工程師室,主持航空材料和航空工藝開發工作,重點組織精密鑄造工藝研究。1964年5月,航空研究院在沈陽召開新機座談會。根據師昌緒先生回憶,當時高空高速殲8飛機總設計師黃志千提出用2台改進型渦噴7發動機作為殲8雙發方案,與會者都認為在一年內完成發動機改型沒有把握,會議陷入僵局。

榮科在會議上提出把實心渦輪葉片改為空心葉片,用强制冷卻提高渦輪前溫度100℃的方案。代表們說:“老榮高見,那要看你能不能在一年內拿出氣冷渦輪葉片了。”

榮科經過縝密思考評估,認為研究空心渦輪葉片雖然難度大,有相當的風險,但我們已有一支水平不低的隊伍,也有一定的科學技术儲備,如中科院金屬所研制的鑄造高溫合金M-17(K417)和沈陽發動機廠的熔模制造工藝。如果采取實現設計-材料-制造一体化的方案,就有可能在一年內完成空心葉片任務。

他便向與會代表立下軍令狀:“如果不能在一年內拿下空心渦輪葉片,我願把自己的腦袋掛在設計所的大門口示眾”(見榮科:“空心葉片攻關記,中國航空40年154-156”)。

經過相關領導批准,榮科先生立即制定方案,並組成數十人的專題組(稱AB-1組)。航空研究院科技部黃錫川部長在中科院金屬所召開的上千人大會上做了動員報告,由金屬所、606所及沈陽發動機廠組成了任務組,在金屬所簡陋的鑄造實驗室開展了探索性的研究工作。

在探索過程中,首先遇到的難題是型芯材料的選擇,因在近100毫米長的葉身中,要鑄出粗細不等的9個小孔,最細的直徑只有0.8毫米,而在側面進氣口處還要有一個彎角,這就給型芯定位產生了難度。采用什麼材料做型芯?查遍資料不得其解,還是偶然從美國一本雜志上刊登的一幅出售不同規格的細石英管的廣告中得啟示,試了多種材料之后,最終決定采用石英管。此外,還有很多技术問題,諸如脫芯,超聲測壁厚等。齊心協力,終于如期完成了任務。

與此同時,航空工藝研究所、航空材料研究所、航空發動機設計所、沈陽發動機廠與撫順鋼廠和鋼鐵研究院研制出鍛造了大孔空心氣冷渦輪葉片,兩種葉片都通過了台架試車。但是考慮到鑄造9孔較之鍛造3大孔葉片有更多優點,即前者冷卻效果好,鑄造合金强度裕度大,工藝簡單,周期短、成本低,因而航空研究院決定采用鑄造空心渦輪葉片(稱為201葉片)。在沈陽發動機廠進行了小批量生產,解決了在生產過程中的許多技术關鍵。

1975年4月三機部決定將201葉片的大生產定點于貴州新藝機械廠(也即現在著名的黎陽發動機公司),要求中科院金屬所與沈陽發動機廠組成攻關小組,師昌緒先生領銜。經過半年多的時間,穩定了生產,制訂了驗收標准。迄今已生產了數百万片,40年來裝備了我國几乎所有先進航空發動機。

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個采用鑄造空心渦輪葉片的國家,比美國晚了5年。至于它的水平可以從榮科文章的一段話看出:“當英國羅•羅公司總設計師胡克教授在沈陽發動機廠看到我國自行創新研制的鑄造空心渦輪葉片時,不無感慨地說,單憑見到這一實際成就,就沒白來中國一趟。由此,他對設計制造空心渦輪葉片的核心發動機有了更强的信心”。師昌緒先生1963年參觀羅•羅公司時,公司領導一再强調鑄造高溫合金渦輪葉片不可靠,從而他們起步較晚,看了我們的成就,對英國也是一個推動。

1962年為使我國直升機能飛入西藏上空,我國仿制了當時美國最成熟的鑄造合金IN100(M17,K417),航空材料研究所及鋼鐵研究院于1965年前后開發K5、K6及仿IN713C的K18。又用鑄造方法制造了渦軸發動機的增壓器。

1965年,美國開發了定向凝固技术,1967年我國航材所在自制定向凝固爐上開發了高溫合金定向凝固技术,70--80年代研制出几種定向凝固高溫合金(DZ3、DZ4、DZ22),其中不含鉿的DZ4已批量生產,並在10多種發動機上得到應用。

目前我國鑄造高溫合金有42種。我國鑄造高溫合金的特點是某些定向凝固的高溫合金不含鉿(DZ4、DZ17G、DZ38G、DZ125L);單晶合金較國外同性能合金的錸含量低,因而價格低廉。(工業錸每公斤100万人民幣以上,主要用于生產航空發動機葉片、制造類似陀螺儀的高精設備、合成高辛烷值汽油)。

1988年我國開始采用泡沫陶瓷開發出鑄造高溫合金過濾淨化技术,對返回料的應用創造了條件。

1992年,我國又發展了單晶高溫合金葉片制造工藝,並開發出單晶高溫合金(DD3、DD4、DD6、DD402等),同時還發展了單晶渦輪轉子葉片鑄造工藝。DD3成分簡單,强度高,但有熱裂傾向,未能推廣,在加入適量的鉭以后,不但解決了熱裂傾向,而且高溫性能有所提高,現已推廣到多個機種,成為我國真正用于航空的第一代單晶合金。

至此,我國航空鑄造工藝需要的人才儲備、知識儲備、技术儲備與裝備儲備已經完成。

五、結語

我國航空材料起步于仿制,然后從仿制開始創新,通過堅持不懈的逐漸改進工藝路線,提高材料質量,我國航空材料從無到有,品種規格逐步齊全,質量達到產品要求,而且實現毛主席設想的完全獨立自主,完全依靠國內原材料建立完整航空工業体系的目標。

同時,我國自己的航空材料的研究深度和廣度,積累的理論基礎和實驗數據,生產的規模、品種和積累的工藝經驗和設備生產技术,是我國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和前蘇聯最完善擁有自己航空工業材料研發制造的國家。

近年,我國在先進樹脂基復合材料、座艙玻璃材料、橡膠密封材料、先進涂層和鍍層、功能材料等都取得突破, 我國的先進樹脂基復合材料,已經能夠生產次承力構件,主承力構件,垂尾、前機身、腹鰭、升降副翼、鴨翼、整体油箱機翼、壁板等制件。目前,樹脂基復合材料的用量最大可達全機結構重量的15%~18%。

最近几年,得益于我們在飛機隱身材料、超高溫材料,金屬基和陶瓷基復合材料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上的突破(有的突破具有世界領先水平,例如師昌緒先生研發的的鈮系合金耐溫可以達到2300度以上),目前我國的新一代飛機的機体用材開始大量采用了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的輕質、高强、高模材料,顯著提高了飛機的結構效率,降低了飛機結構重量系數,具体表現為鈦合金代替鋼,樹脂基復合材料代替鋁合金,當然高强、高韌、高耐蝕鋁合金和鋁鋰合金在現有飛機結構件中仍占十分重要位置,所以這方面我國進展一直不錯,成果持續不斷。

六、順便說一下超高强度鋼

超高强度鋼是指在室溫條件下抗拉强度大于1400 MPa、屈服强度大于1200 MPa,同時具有良好的塑韌性、抗疲勞性、斷裂韌性和抗應力腐蝕性。

評價鋼的好壞可不能只看一個指標,高屈服强度,高韌性,高彈性模量,强焊接性,易于成型性,抗低周疲勞性。只有同時滿足了這6個條件才是優秀的鋼,尤其是軍艦用鋼還要强調抗腐蝕性。

鋼不是强度越高越好,例如現在做到屈服强度達到2500兆帕的鋼不是難事,我國也能做到,但是這種鋼焊接性極差,几乎沒法用于軍艦生產。

超高强度鋼目前主要用于于火箭發動機殼体、飛機起落架、飛機大梁,核潛艇等等。目前美國的愛國者,紅眼睛,民兵,潘興,以及以前的北極星、大力神等,甚至美國航天飛機的助推器殼体都是超高强度鋼制造。F-111,F-22等等戰斗機的起落架和機翼軸等也是超高强度鋼。我國的DF-21導彈一級發動機殼体,HQ-7地空導彈發動機殼体,反坦克導彈的發動機殼体和高壓氣瓶,J-8II大梁,J-10起落架等等也是超高强度鋼(强度>...<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CWZ 發表於 2015-10-15 01:04 PM

smartpan2007 發表於 2015-10-15 11:29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台灣潛水艇並不是我們說要建造就可建造,跟技術方面問題無關,主要是因為老美的關係,我們的戰略性武器,都 ...

你的自我感覺也太良好
若台灣無外國的設備及技術支援
台灣要自力研發製造潛艇是阿婆生子(很拚)的啦...<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RNAVision 發表於 2015-10-15 02:18 PM

smartpan2007 發表於 2015-10-15 11:29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台灣潛水艇並不是我們說要建造就可建造,跟技術方面問題無關,主要是因為老美的關係,我們的戰略性武器,都 ...

拉不出屎怪地球沒引力,

台灣拿來什麼工業基礎搞潛水艇,你說說看?

smartpan2007 發表於 2015-10-15 02:23 PM

有些朋友可能太小看台灣了,原子彈核子彈早在三十年前就有了,只是老美將人員解散,設備強制拆除,不讓台灣持有發生亞洲的戰爭危機,捲入美國,台灣發展IDF時,也是亞洲最先進的技術,二十年前,但因為受美國控制,亞洲緊張的趨勢和緩,美國不希望台灣有太多強大的武器製造緊張局勢,五六十年前,兩岸對峙緊張時,時有交火零星戰事發生,那時台灣的武器及兵力是很強的,中共不能越雷池的,因為老美有第七艦隊協防,還有最新的戰鬥機部屬在台南空軍機場,有美軍人員跟台灣人員一起合作,只要美國不干預,也提供材料、零組件,設計上不是問題的,太小看台灣的能力,現在非戰時、是區域合作,和平時代,發展台灣武力不是美國的利益方向。...<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jjjsub21 發表於 2015-10-15 02:35 PM

fcmnk2w 發表於 2015-10-15 12:56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些人大概對工業基礎缺乏基本概念,動不動就問為什麼台灣不行? 也不就吹牛台灣也行。
轉一篇文章,給有點 ...

多謝看完那篇資科, 請問是否我國已能夠量產跟美日同級數的高強度鋼? 例如: HY100...不用像印度造航母那樣...???...<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頁: [1] 2 3 4 5 6 7 8 9